地老虎是各类农作物的重要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切勿粗心大意,否则将会使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一、地老虎的危害特点
地老虎,又称切根虫、夜盗虫。1年发生4~5代,以卵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小地老虎是育苗的重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初龄幼虫常集于叶或叶茎间,昼夜均可危害幼苗地上部分。
3龄以后分散并潜伏土中,夜晚出来活动,将幼苗茎干距地面1~2厘米处咬断,并将其拖入土中取食,也可爬至苗木咬食嫩茎和幼芽,常把大量苗木咬死。
二、地老虎的预防方法
应选择病虫害相对较少的土地作为农作物育苗地,并在扦插育苗前进行土壤灭虫处理。
加强苗圃管理,进行中耕和清除杂草等,可以减少危害。做好虫情动态监测和各代发生期的预报,并利用越冬管理进行灭虫。
在种植前进行精耕细耙整地,增加害虫生存环境受天敌及其他自然条件影响的机会而致死害虫死亡。
在耕耙过程中,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快,长势旺盛,增强抗性。
三、地老虎的防治药剂
用3%护地净颗粒剂,系毒死蜱和三唑磷混配剂,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呋喃丹、甲拌磷等高毒农药的首选替代产品,可以防治蔬菜、瓜果、棉麻、甘蔗、大豆和花卉等作物的地下害虫。
该药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达1个月。每亩(667平方米)用药3~4千克在苗床期撒施或沟施,在成株期撒施。
该药对鱼及水生动物有毒,应防止药物流入河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