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虫其实就是小菜蛾,因其有吐丝习性被称为“吊丝虫”,具有抗性大、危害隐蔽的特点。本文讲讲吊丝虫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吊丝虫用什么农药防治最好,供朋友们参考。
一、吊丝虫的危害特征
吊丝虫低龄幼虫仅食叶肉,留下表皮,而且还会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斑,也就是“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吃成网状,仅剩下叶脉。
一般在苗期会经常集中心叶危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会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成虫一般是昼伏夜出,白天会栖息在植株荫蔽处或杂草丛中,日落后就会开始活动,有一定趋光性;成虫产卵期能长达10天,卵散产于叶背近主脉处。
二、吊丝虫的生活习性
南方一年循环为害,四季不断。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栖息在植株荫蔽处或杂草丛中,日落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
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卵散产于叶背近主脉处。初孵幼虫潜入叶内取食,2龄后开始自隧道中外出,取食叶片叶肉及下表皮,留上表皮呈“开天窗”;
幼虫很活跃,遇惊后即作剧烈扭动并向后倒退,或吐丝下垂逃逸。
三、吊丝虫用什么农药最好
吊丝虫分布在中国各地区,主要会危害油菜、甘蓝、白菜、青菜花、萝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使用药剂防治一定要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龄期,成虫期时防治效果比较小。可以使用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
或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或5%伏虫隆(农梦特)乳油均用1000-2000倍液;
在幼虫2-3龄期可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10%虫螨腈悬浮剂1500-3000倍液,或用50%杀螨隆(宝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0%丙溴磷乳油500倍液防治
四、吊丝虫和菜青虫的区别
1、两者卵的区别
(1)小菜蛾的卵比较扁平,呈椭圆状,颜色为浅黄绿色,表面比较光滑,略有光泽,卵长为0.5毫米,用肉眼基本看不到。
(2)莱青虫的卵一般是直直的站立在叶面上,呈弹头状,初产时呈乳白色,后为橘黄色,表面有竖条纹,卵长1毫米,卵散生。
2、幼虫的区别
(1)小菜蛾的幼虫呈黄绿色,中间比较粗,两头比较尖细,身体分节明显,腹部第4-5节膨大,背上有黑点组成的u字型花纹,身体上有黑色的刚毛,幼虫非常活跃,遇到惊扰时会马上快速扭动、倒退、翻滚或吐丝下垂(故称吊丝虫)。
(2)菜青虫的幼虫主要是青绿色,背部中间有黄色的细线,身体两侧分布两排小黄点,幼虫不活跃,遇到惊吓会出现假死。
3、茧的区别
(1)小菜蛾的外被呈灰白色透明薄茧包裹,透过茧可见体,体表光滑,呈椭圆形,初期呈淡黄绿色,羽化时变成褐色。
(2)莱青虫是裸蛹,中间膨大隆起,两头比较细窄,头部和胸部有明显的凸起,体纺锤形,绿色至棕褐色。
4、成虫的不同
(1)小菜蛾的成虫体长为6-7毫米,触角丝状并有白褐相间的条纹,翅尖翘起很像鸡尾,翅面呈灰褐色,翅上长着3个灰白色的斜方块,成虫一般昼伏夜出。
(2)菜青虫的成虫体长为15-20毫米,前翅顶端为灰黑色,雌蝶前翅上有两个黑斑,雄翅前翅有一个黑斑,成虫主要以睛暖的中午活动旺,夜间和风雨天会经常躲在隐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