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类型有哪些

土壤耕法是由一组土壤耕作措施组成,其所建立的耕层结构具有明显特点的土壤耕作类型。笼统地说,各种耕法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在调节气候、作物、土壤的关系上,也各有侧重,所用的农具也不同。

1、平翻耕法

平翻耕法

顾名思义,平翻耕法是土地始终保持平整的一种耕作方法,由翻地耙地耢地三项耕作作业所组成。平翻耕法是世界上运用历史最久,分布最广的一种耕法,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运用。理论依据在于通过翻转耕层疏松土壤,建立包括各类团聚体在内的耕层结构,以营造作物根系生长的良好环境并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供应。

2、垄作耕法

垄作耕法

垄作耕法是创造人为小地形,常年垄型。垄高为14~18cm,标准垄形为方头垄。一年中,有方头垄、张口垄及碰头垄的垄形变化。垄距60~70cm,超过这一垄距抗旱抗涝能力增强,但不能合理密植;小于该垄距耕层不够深厚,不耐旱涝,而且易被冲蚀。

3、深松耕法

深松耕法

深松耕法是以深松铲间隔深松,局部打破犁底层,形成纵向虚实并存耕层结构的耕作方法。深松耕法兼具垄作耕法和平翻耕法的优点,使土壤通透性强,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对于作物苗期光合作用有利;局部打破犁底层,在加耕层的同时,又保留部分犁底层托水、托肥的良好作用;使耕层结构中有虚实不同的部位,实的部位有利于养分积累,虚的部位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有机质的积累与矿化各有其所,积累与矿化相结合。

深松耕法有多种作业方法,可为各种土壤作物气候系统提供灵活选择的可能性。在土壤黏重或耕性不良的低产地上,可采取大比例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深松耕法的不足之处是不适于坡度较大的耕地,否则会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

4、少耕法

少耕法是针对平翻耕法的多耕而言的,主要是去掉有缺点的或不必要的耕作措施和作业次数,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的耕作方法。少耕方式,无非是在深耕、整地或中耕环节上减少作业次数。究竟运用哪一种耕作方式,取决于当地土壤特性,其目的是使人为创造的耕层结构缓冲不良气候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5、免耕法

以秸秆覆盖代替表土耕作、除草剂代替耕作除草的耕作方法。在低纬度、斜坡地、粉沙地以及轻质土壤上,采用免耕法作物有增产的趋势;而在低湿地、黏重土、壤土,土壤通透性不良,采用免耕法作物产量不高,甚至下降。

6、沙田耕法

沙田耕法是以沙砾作为覆盖的一种耕法,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向干旱过渡地区,是我国西北旱区农民与干旱、侵蚀作斗争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蓄水、抗旱、保墒、稳产、增产的耕作法。由于这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少,而且多暴雨,一般农田来不及渗透,农田实际接纳雨水量远少于降水量。因此土壤水分成为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绝对限制因素。运用沙石覆盖,沙石间隙大,有很好的渗水作用,且保护土壤,滞阻水分蒸发,日蒸发量比裸露减少75%。而且还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快,温差大,促进作物快长早发,产量大幅度增加。

农田铺盖沙石前,饱施粪肥,实行翻耕,铺石后进行播种,此后每年只需免耕播种,不加其他农作措施,5~10年后待耕层的土壤与沙石混合失效后,经过清沙、施肥、耕作、铺沙重建沙田后,再行利用。沙田的工程量大,素有“累了父亲、富了儿子、苦了孙子”的说法,过去在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半干旱旱作农区应用较广泛,现在有减少趋势。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tech/2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