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农业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的城市和乡村污水等含有的有害物质造成产地环境中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引起农作物中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超标,苯并芘等有机物和沙门氏菌、蛔虫卵等有害生物污染,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此外,工业“三废”含有的酸、碱等有害物质也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农产品减产甚至绝收。

2、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

使用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品质变劣,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如使用假种子、纯度低的种子会造成作物减产,使用含有检疫性病、虫、杂草的种子,会破坏农业生态环境;使用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农药、化肥,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使用重金属超标的化肥,会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3、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

耕作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合理的耕作制度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增加光能利用率,在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收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有利的影响,如合理的耕作措施能够提高绿色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及合理使用有利于水土保持;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危害,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干旱半干旱区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半干旱区灌溉农业,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导致土地盐渍化。

4、生产管理

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确保农产品增产增收、优质安全的基本保障。不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不但会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还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比如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未适时播种、播种密度和播种深度不当等会影响出苗率,农药品种、浓度、防治时间、施药风向、间隔期选择不当会造成药害,肥料品种、用量、施肥时机、施肥部位选择不当会造成肥害,对低温冷害(冻害、寒害)、高温热害、旱害、涝害等灾害天气应对不当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等;农药安全间隔期不足会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不合理的收获和储运方式可能产生产品霉变,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施用农药导致土壤遭受污染、危害生物多样性,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地膜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板结和塑料污染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其他因素

如作物收获前的质量安全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因农药间隔期不足所引起的药物残留超标;实施质量安全认证,可以帮助生产者按照标准化的生产规程进行农业生产;依据法律法规开展监督管理,可以有效约束生产者的不良行为,预防和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tech/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