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冷冻水产品放进冷库里冷藏,过一段时间取出称量,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重量比当初放进时轻了。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冷库也象只馋嘴的猫,将鱼“偷吃”了吗?
大家可能知道,冷冻水产品的加工通常是利用低温传热物质来吸收水产品中的热量,使水产品温度降到-25℃以下冻结,再置于1 8[的库内冷藏,借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以延长保藏期的。但是,水产品在库内冷藏时,由于冻结品表面的温度、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空气冷却器蒸发管表面的温度{者之间存在着温差,因而形成了水蒸气压差。冻结晶表面的水蒸气压大于冷藏库内空气的蒸气压。压差的存在,使冻结品表面的冰晶升华到空气中去。这部分含有水蒸气较多的空气流经空气冷却器时,由于蒸发管表面的温度十分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也很小,因此空气被
冷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管表面达到露点,并凝结成霜
附着在上面。减温后的空气向下运动,当再次遇到冻结品时,因水蒸气压差的存在,冰结品表面的冰晶继续向空气中升华。这样循环反复,使冻结品表面出现干燥现象,造成重量损失,俗称干耗。开始时干耗只在冰结晶表面发生,时间久了逐渐向里推进,使冻结晶深部的冰晶升华。冰晶升华所需的热量由冻结晶本身供给,也有外界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如冷库内电灯、操作人员发出的热量等。
如果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