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加工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些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不能破坏加工品的营养和化学结构。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按用途可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发色剂、漂白剂、香精香料、食用色素、调味剂、增稠剂、乳化剂、膨松剂、酶制剂等。

(1)防腐剂

防腐剂

防腐剂是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物质,具有显著的杀菌或抑菌作用,但不破坏胃肠道酶类的作用,也不影响有益的肠道正常菌群的活动,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杀菌剂有漂白粉、漂白精、过氧醋酸等氧化性杀菌剂以及亚硫酸及其盐类等还原性杀菌剂。

(2)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果品原料中含有一些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在果品组织或细胞被破坏后,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其他物质。如果实中含量比较高的维生素c以及单宁等多酚类物质,如果不加以保护,维生素c会被氧化变性,果实营养价值下降,单宁等被氧化则会影响果实的色泽。因此,在果品去皮、切分、破碎打浆时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此种不良后果的发生。

(3)色素

色素

色素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制品的色泽,改善制品的外观。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与化学合成色素,不少天然色素是人们的饮食成分,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或药理作用,如红曲色素、紫胶色素、甜菜红、姜黄、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焦糖等。化学合成色素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常用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兰等。

(4)调味剂

以赋予产品甜味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为甜味剂,有白糖、果葡糖浆、甜蜜素等;以赋予产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为酸味剂,主要的酸味剂是天然的有机酸味剂,如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醋酸、乳酸等;以赋予产品鲜味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为鲜味剂,常用的有谷氨酸钠等。

(5)增稠剂

增稠剂可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增加食品的黏度,使食品黏滑适口,起到乳化、稳定液体的作用,常用于果汁制品和果酱制品中。常用的增稠剂有改性淀粉、琼脂、明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胶、黄原胶、魔芋粉等。

(6)硬化保脆剂

硬化保脆剂与果实相互接触时,其阳离子能够与果实组织中的果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酸盐,具有凝胶性能,起到使细胞相互黏结的作用,从而使果品组织坚硬、耐煮性增强,不致变软松散。硬化保脆剂主要是钙盐,如硫酸钙、氯化钙、乳糖醛酸钙、明矾等。

(7)澄清剂

果实打浆或浸提所得的汁液,由于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浑浊,粗滤只能除去悬浮物,而果胶等胶体物质在汁液存放静置一段时间后,会沉淀析出。若要生产澄清果汁或果酒,需要将它们预先除去,避免影响成品外观。常用的澄清剂明胶、单宁等在水中带有电荷,可以中和果汁中的胶体电荷,使它们凝聚沉降,达到澄清汁液的目的。利用果胶酶降解果胶,生成低分子量的物质,使其失去胶体性质,也可达到澄清的目的。

(8)加工助剂

盐酸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即酸度调节剂,在果品预处理.工序中则是一种加工助剂,有时也作为中和剂,对植物纤维、皮肤有强腐蚀作用。高锰酸钾(kmn04)作为食品添加剂,常用作氧化剂、脱臭剂、消毒剂和漂白剂,在果品原料预处理工序中,常用作消毒剂,但不应在成品中残存。

漂白粉有效氯的含量为28%~35%,对细菌、芽孢、酵母、霉菌和病毒均有强杀灭作用,ph降低可明显提高杀菌效果,在我国可用作果品的消毒剂,也常用于果皮漂白。氢氧化钠作为食品加工助剂,用于中和、去皮、脱色、脱臭和洗涤等。最大使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而定,如用于柑橘、桃去皮时,使用的是1%~2%氢氧化钠溶液。

(9)酶制剂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生物催化剂。任何生物都可以产生多种酶类,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酶制剂是从生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酶的特性的物质,应用于果品加工中的酶制剂有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葡萄糖异构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等。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酶制剂在加工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share/1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