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秋季出菇期的温度管理方法

双孢菇播种后35~40天(覆土后15~20天),当菌丝普遍长到覆土层,扒开覆土可看到许多米粒大小的白点(即由线状菌丝变粗而形成的双孢菇原基),覆土缝中已有大量的绒毛菌丝长出时,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

双孢菇秋季出菇期的温度管理方法

保持菇棚内适宜的出菇温度,是秋菇夺取高产的关键。出菇期菇棚温度应保持在18~20℃,较低温度下双孢菇子实体肥厚,不易开伞,品质较好。

秋菇期温度总的趋势是从高到低,有利于生产。但由于气候不稳定以及双孢菇自身新陈代谢的作用,菇房的温度经常会出现波动,前期温度会回升,后期则会降低,从而给生产带来影响。所以,一定要加强温度管理,以促进子实体发生和生长。

双孢菇秋季出菇期的温度管理

秋菇前期气温较高,有时可达22℃以上,当菇棚内气温高于18℃时应设法降温,如在向阳一侧加厚薄膜上的覆盖物,并多开门窗通风降温。中午气温高时关闭门窗,晚间清晨气温低时再开窗通风,同时在地面或墙壁上适当喷水也可降温。待温度降下后,即可整理菌床,捡去死菇及发黄菌丝束,并适当补土,使菌丝恢复正常,再进行出菇管理。

秋菇后期温度逐渐下降,应加强管理,以免温差过大,出现“龟皮裂”、“硬开伞”和“死菇”现象。此阶段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当菇房内在12℃以下时,要关闭朝北面门窗及通风设施并加设挡风屏障,严防北风进入。

要避免在低温的夜晚及清晨换气,中午外界气温较高时,可以开南面窗进行通风。有条件的菇房可以加温维持菇房温度稳定,以延长秋菇的产菇期,增加秋菇产量。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share/1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