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果树,但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1、山楂锈病
凡有桧柏、松、山楂存在的地方,都有该病分布,危害部位为叶、绿嫩枝、叶柄和幼果。
防治方法:砍除周围桧柏和杜松等树木,减少病菌来源。冬孢子角全部显露尚未胶化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及40%福美胂100倍液。冬孢子角胶化前喷25%粉锈宁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胶化后再喷2次,间隔7-10天。
2、山楂白粉病
各山楂产区均有发生。在多雨地区,发生较重。常造成受害苗木死亡。结果树受害严重时,叶片丧失功能,造成幼果大量脱落及果实畸形。
防治方法:发病较重的果园,于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15%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6月初和7月上中旬,各喷一次75%百菌清加展着剂800-1000倍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600-800倍液。
3、山楂苗立枯病
该病在各产区均有发生,除危害山楂苗外,还危害多种其他苗木。
防治方法:择好苗圃地,以沙壤土作新圃地为好。避免和瓜类、豆类等作物重茬。做好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播前每亩施2.5-5.0千克硫酸亚铁和杀菌剂,或每平方米苗床施2-4克。或用40%可湿性拌种灵或拌种霜拌种,每50千克种子拌药300-500克。
苗木出土后20-30天,长出2-3片真叶和4-5片真叶时,用1%的硫酸亚铁水各浇灌一次。
4、山楂花腐病
该病在辽宁、吉林分布较广,鲁苏北栽培区也有发生。危害山楂叶片、新梢及幼果。叶片发病后,可造成叶腐和萎蔫焦枯。幼果染病后,果变腐,脱落。
防治方法:早春将果园普遍深翻10厘米,埋压病菌子囊盘。4月下旬在病园地面喷洒五氯酚钠1000倍液,每亩用原药0.5千克。也可在地面撒石灰粉,每亩25千克。山楂树展叶50%时,树上喷一次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700倍甲基托布津药液,间隔3天后再喷一次,以防叶腐。盛花期树上喷一次25%多菌灵可湿粉250倍液。6月下旬彻底清扫果园,将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
5、枝枯萎病
(1)危害特点:中原和鲁苏北栽培区均有发现。新梢凋枯或梢叶、花垂萎,以后叶片变为水渍状,枯黄脱落,顶梢逐渐枯死。
(2)防治方法: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树势。精细修剪,剪除枯枝。在7-8月汛期,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6、炭疽病
又叫晚腐病,系真菌感染引发的病害,主要危害山楂的叶片和果实。
防治方法:培养良好树冠,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冬季修剪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果园,可以有效清除越冬病原菌。生长季节要注意观察,及时摘除发病幼果。旬平均气温在20-25℃且有连阴雨天气时发病较重,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连喷2次,间隔期5天。
7、日灼病
(1)危害特点:山植幼果日灼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树势强壮、生长旺盛的山楂树发病较轻,枝叶量小、果实外露时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注意合理修剪,使树体枝叶分布均匀,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在高温季节要及时灌水,弥补树冠因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继而蒸发散热,使果实表面温度有所下降,或采取树盘覆草的办法可增加果园湿度,幼果的灼伤相应减轻。在高温天气可以对果实、枝叶喷施100倍石灰或滑石粉液,可使幼果增加反光、降低温度,减轻日灼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