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粒的“飞花”现象

这里所说的石榴籽粒“飞花”现象,是指石榴果实由核处向四周呈现放射状“针芒状”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与果实的生活力有关,则预示着果实已经老化,果实商品性急剧下降。

因此,有人认为它是病害。但究竟是怎么回事?

石榴籽粒的飞花现象

首先,从外向内介绍种子各部位的名称。

外种皮——石榴籽粒最外面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食用的部分。

内种皮——紧连着外种皮里面的那个硬壳,也就是包裹石榴种仁的坚硬部分。

种仁——石榴籽粒中心的部分,也就是用来有性繁殖的种子的核心部分。

呈现“针芒状”的位置就在内种皮外侧,在外种皮中的液体组织之中。那么,石榴的外种皮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石榴籽粒

通过显微镜观察石榴外种皮的结构发现,外种皮由两层细胞组成,从外到内依次为栅栏层和薄壁细胞层。栅栏层由长柱状、高度木质化的大细胞构成,细胞的长轴与种皮表面垂直,它由一至多层细胞组成,细胞间无间隙,它构成了石榴籽粒的最外皮。

内层的薄壁细胞外紧靠着栅栏层发育,内连接着内种皮,这层细胞壁薄,呈高度液泡化,一般为多排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间隙较大,丰富的石榴汁就包藏在这些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之中。

在这些薄壁细胞层内还存在一些体积很小、排列非常紧密、细胞壁增厚的石细胞,是石榴籽粒特有的、肉眼可见的、呈放射状的针芒结构。这就是我们可见的“针芒状飞花”现象。

可见,这种“针芒状”现象是由石榴的遗传性决定的,而不是病变。但在生产中,似乎这种“针芒”与采收时间,贮藏时间长短有关。例如:果实成熟后采摘的迟,长时间在高温条件贮藏等影响生命力衰退的因素,都会增加“针芒状”现象。

可见石榴籽粒中“针芒状”是伴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出现的衰老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与籽粒中的含酸量、核的软硬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至于生产中是否要限制它的发生,要区别对待。一般情况下,对于易出现这种情况的早熟、不耐藏品种,应顺应它的特性,不必逆其特性而平添许多事务。当然有特殊需要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延缓发生:

(1)适时采收:对于籽粒粉红色的大白皮等早熟品种,应该在9月中下旬进行采摘,不要等待籽粒鲜红的出现而人为地造成衰老。

(2)分批采摘:首先是叶丛果,其次是短梢果,最后是长梢果。

(3)改善贮藏环境:对待贮藏的鲜果,应在低温条件下放置存贮,避免较高气温。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pruning/2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