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的纸袋,袋内微环境(温度、湿度)有很大差异,从而对果实大小、果面色泽、果实含糖量等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双层纸袋的内袋为石蜡纸的(低温潮湿型),袋内环境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套袋果表现为果实大,果皮薄而软,果斑少,具光泽,果肉软,果汁多,但含糖量较低;以非石蜡纸作内袋的,袋内环境温度较高且干燥,果实较小,果皮厚而硬,果斑多,光泽差,肉质硬,果汁少,但含糖量较高。
梨品种资源丰富,梨的皮色十分丰富,自然生产状态下梨果果实色泽大致可分为褐色、绿色、黄色、红色4种,其中绿色又有黄绿色、绿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褐色有深褐色、绿褐色、黄褐色;红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等。
除皮色外,梨各栽培品种果点和锈斑的发生也不一样,如茌梨品种群(以莱阳茌梨为代表)果点大而密,颜色深,果面粗糙;西洋梨则果点小而稀,颜色浅,果面较为光滑。
各个栽培区气候条件千差万别,栽培技术水平各异,因此,纸袋种类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套袋的效果和套袋后的经济效益,应根据品种、气候条件、果实形状、原果皮色泽、平均单果重、摘袋后要求的商品果皮色泽等选择相应的果袋。
褐皮梨品种宜一次性套外黄内黑的双层袋,套袋后,梨的皮色由褐色、粗糙变成淡褐色或褐黄色、细腻、洁净。绿色品种套袋后要求果面乳黄或金黄色的,应选择白色小蜡袋十外黄内黑的双层袋,第一次套小蜡袋,第二次套外黄内黑双层袋,相距时间一般为30~40天;商品果要求淡绿色的,可将二次套袋改为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黄的双层专用袋,套袋后的梨果既保留了原品种的绿色色调或色相,又使果面细嫩、美观。
黄色品种如早生黄金、翠玉、琥珀、玛瑙等用高张度防水单层牛皮纸专用袋,就可以达到皮质细嫩的效果,有些商品价值高的也可采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黄的双层袋。红色品种如紫巴梨、早红考蜜斯、红考蜜斯梨等品种,可套外黄内黑或外黄内红结构的双层专用袋,在采收前15~30天脱袋,即变成美丽娇嫩的鲜红色,果面细腻。
另外,还应考虑果园的环境气候条件。通常对日照强、通风透光良好的果园,或山地果园,应选择纸袋颜色较浅的果实袋。平地果园,或多雨地区,尤其是连续降雨较多的地方,应特别注意排水孔要适当大些,而且纸袋的透气性应较好,且纸袋耐雨水冲刷。
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如在订单农业中,客户对某个品种的皮色有特别要求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换套袋的种类。
例如,要把绿皮梨品种变成黄或金黄色时,就要用二次套袋技术或改用外黄内黑的袋;如果客户对某个皮色光滑程度有严格要求时,就要将单层牛皮纸黄色专用袋改成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黄的双重纸专用袋;若保持品种原色时,就要用透光性强的果实专用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