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湿度管理
果实发育第一期,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温在5℃以上。此期果实生长与昼夜温度及日平均温度成高度正相关。
接近成熟期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在15℃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品质都下降。从果实的重量与甜味看,22℃的温度果实发育最好。
空气相对湿度白天控制在50%-70%、夜间80%~90%为宜。
(2)光照管理
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揭帘时间,延长光照时间。要经常将棚膜擦拭干净,增加透光量。遇到较长时间的阴雪天,就要采取人工补光措施。
如用碘钨灯补充光照,还可以增加空气温度,效果比较好。在果实开始着色期,温室后墙和树下铺反光膜。
(3)疏果定果
疏果一般可进行两次。因桃设施促成栽培多是早熟、中熟品种,疏果时间应适当提早。
第一次在落花后两周左右,当果实有蚕豆大小时进行,主要疏除并生果、畸形果、小果、黄萎果、病虫果和过密果。
第二次疏果在硬核期之前,即在落花后4~5周进行。留枝条中上部的单果、大型果、长形果,最后定果一般是长果枝上留大型果2~3个,或中型果留3~4个,小型果留4~5个;中果枝上留大型果1个,或中型果2个,小型果2~3个;短果枝2~3个留一个大型果,或一个枝留中型果1个,小型果2个。延长枝上不留果。
(4)果实套袋
套袋可使果面更加整洁光亮。在硬核后用白纸、黄纸袋将果实套上,成熟前一周去袋,果实即整洁鲜艳。延迟栽培桃果采取套袋措施,可防止虫咬、裂果。套袋的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果实手指肚大小时定果喷药后进行。套袋可采用牛皮纸袋。
(5)树体修剪
坐果后,对背上直立的新梢、未坐果部位萌发的新梢要及时抹除,以节省营养,通风透光。坐果部位的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摘心。摘心后发出的副梢,除顶部留1~2个外,其余及时反复抹掉,控制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争夺养分。对下垂枝要及时吊起,扶助新梢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果实发育。
对个别背上直立枝,在有空间的前提下可扭梢控制。但应与摘心配合使用,一般不提倡过多的扭梢处理。果实发育期的新梢控制不可采取多效唑处理,以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注意选留中下部位置适宜的枝条,培养作为下年的结果枝组。
(6)肥水管理
设施栽培条件下,要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一个生长季每亩的尿素使用量控制在10~20千克。提倡配方施肥,可按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一1:1.3:1.8的比例进行施肥。
一般果实发育期内土壤追2次肥,即落花后追坐果肥,每株追磷酸二铵50克十尿素50克。第二次在果实硬核末期追催果肥,施桃树专用肥等各种复合肥,每株500克十硫酸钾100克。设施内追肥宜适当深施,开深15厘米沟,施肥后覆土盖严,防止产生有害气体和减轻土壤盐渍化。
叶面施肥,在坐果后喷施0.2%~0.3%的尿素1~2次左右,果实膨大期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或喷高美施等叶面肥。在果实发育期内叶面喷肥2~3次,最后一次在采收20天前进行。
每次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即坐果后、硬核末期各灌1次水,果实膨大期灌1次水。距果实采收前15天左右以后,不宜灌水,以免造成裂果。
有些果农为了增大果个,在膨大期频繁浇水,水分过大,引起裂果,或湿度大后病害严重,引起裂果,弄巧成拙。应均匀供水,并减少棚内湿度,防止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