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设施栽培有哪些模式

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以达到人工调节果树生产的目的。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模式主要包括平地挖坑栽植、高畦栽培和起垄栽植、台式基质栽植和简盆式工厂化栽培4种,

果树设施栽培有哪些模式

(1)平地挖坑栽植

栽植的方法是整地、挖沟、施肥、栽树、灌水等,与露地栽培技术基本相似,称为平地挖坑栽培。

平地挖坑栽培的效果比露地栽培提早1~2个月上市,亩产量1500~2000千克,效益为2万~3万元。主要技术内容是:日光温室的结构,适宜的树种与品种,扣棚升温的适宜时期,不同生育时期温度、湿度的变化与调控技术,适宜的树形和授粉等配套栽培技术。

(2)高畦栽培和起垄栽植

高畦栽培,是在设施内做成高出地面的畦面,将果树定植在畦面上。高畦和平畦标准差不多,只是把畦埂修成畦沟。畦面高25~30厘米,宽50~100厘米,不同树种和栽植方式有所差别。

起垄栽植与高畦栽培近似,建园时用表层土堆积起垄成行。起垄时,土壤添加30%的有机肥,垄高40~50厘米、宽50~80厘米,把果树栽植于垄上。起垄后,土壤透气性增加,有利于提高土温,根系所处土层的水、肥、气、热环境稳定适宜,吸收根发生量大,生长根比例少。根系垂直分布浅,水平分布范围大,有利于树体矮化紧凑,易早花早果,也有利于果园管理与更新。

(3)台式基质栽植

该栽培方式的创新点是改平地挖坑施肥栽树为台式基质栽培,将设施内平地改为用红砖砌成的宽1米、深0.5米、长7米的砖槽,槽内原土全部挖出,回填的是由山皮土、肥沃园土、腐熟土杂肥、透性材料按2:4:4:1配制的基质,同时每立方米加2.5千克复合肥,充分拌匀,装填后覆盖黑地膜,膜下滴灌,肥水并施。

槽与槽之间形成了长、宽、深为7米×0.5米×0.5米的步道沟,使砖槽成为台地。台上株行距为1.2米×2.0米,每亩栽植杏树235株,品种选用能自花结实的凯特杏,苗龄为二年生的壮苗。

(4)盆式工厂化栽培

该栽培方式创新点是,

第一,用配方营养土盆栽杏树,不仅完全彻底地限制了根与冠的生长,而且使杏树成为可移动的果树,可以搬动至不同的设施环境中,这就是“移动果园”。

第二,设施不仅只是日光温室,而且增加了配套的可供果树夏季休眠用的、能自动调控温湿度的恒温库房,库房内温度可以控制在0~7℃,能够随时满足果树休眠的需要。

第三,利用盆栽杏树可移动的优势,可随时调节株行距(盆距),休眠时可盆摞盆,开花授粉时可盆靠盆,结果后加大盆距,充分接受阳光,积累养分形成花芽。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pruning/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