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场要建立哪些基本防疫措施

对于养牛场来说,防疫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做好。

一、牛场布局要求

牛场布局要求

牛场按功能划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生活区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口,管理区在生产区的下风口。生产区内不同牛应分开饲养,牛舍间距不低于30米。

二、建立隔离设施

建立隔离设施

将牛群控制在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范围内进行饲养,是基本防疫措施之一。

场区外围应根据具体条件使用隔离网、隔离墙、防疫沟等建立隔离带。生产区只设立一个供生产人员及车辆出入的大门,一个专供装卸牛的装牛台。设立粪便的收集外运和引进牛的隔离检疫舍。在生产区下风口,设立病牛隔离治疗舍及处理设施等。

三、严格隔离制度

严格隔离制度

包括本场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的管理要求;外来车辆人员进入场的隔离规定;场内牛群流动、牛出入生产区的要求;生产区内人员流动,工具使用的要求;粪便的管理;场内禁养其他动物及携带动物,动物产品进场的要求;患病牛和新购入牛的隔离要求等。

四、免疫接种

使用疫(菌)苗等各种生物制剂,日常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或疫病发生早期对牛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免疲接种是规模化肉牛场综合防疫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肉牛业生物安全体系的有效措施之一。

五、合理驱虫

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对驱虫工作应重视,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是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驱虫药,对肠道内寄生线虫以及疥螨等外寄生虫有较好的驱杀效果。选择最佳驱虫药物、驱虫时间,制定驱虫计划,以及用药前和驱虫过程中加强牛舍环境中的灭虫(虫卵),防止重复感染。吸虫每年春、秋各1次;绦虫每年2次,在6~7月和11月入冬前;线虫每年2~3次,一般放牧前和收牧后2次,纯舍饲的每年春、秋2次;外寄生虫每年1~2次。

六、检疫与疫病监测

对牛群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对牛群的日常生产状况收集分析,监测各类疫情和防疫效果,对牛群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估,对疫病进行预报预测。

兽医技术人员应每日巡视牛群,及时发现病例。对内、外、产科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单个病例,有价值及时治疗,否则淘汰。对怀疑或已确诊的多发性传染病牛,及时治疗和控制,防止扩散。

七、建立牛场兽医室

兽医室须建有治疗室、化验室(包括隔离工作间)和药房。治疗室要有地磅、四柱栏、兽用听诊器、投胃导管、普通外科和产科器械一套、急救药箱以及消毒桶;化验室起码要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灯、低速离心机、抗体监测试剂盒、冰箱以及常规实验室用品;药房要有常用治疗药物的针剂、片剂、粉剂和消毒药,有条件的可上中草药。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poultry/2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