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的概念是什么

肥料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的必要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供给植物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肥料的概念是什么?

肥料的概念是什么

凡是施于土壤中或喷洒于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改良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物质,都可以叫肥料。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对肥料做出了明确定义: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二、肥料的分类都有哪些?

肥料的分类都有哪些

根据肥料的化学成分、作用、形态、施用方法等的不同,肥料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按肥料的化学成分,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微生物肥和混合肥料

(1)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作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

(2)无机肥。采用提取、机械粉碎和化学合成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无机盐态肥料。

(3)微生物肥料。指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

(4)混合肥料。标明营养成分含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肥料,由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制成。

2、按含养分多少可分为单元肥料、多元肥料和完全肥料

(1)单元肥料。如硫酸铵只含氮素,普通过磷酸钙只含磷素,硫酸钾只含钾素。

(2)多元肥料。指化肥中含有三种主要养分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包括复合肥料、复混肥料和参混肥料。

(3)完全肥料。也称为全价肥料,指肥料中含有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

3、按作用可分为直接肥料、间接肥料和刺激肥料

(1)直接肥料。指直接作为作物养分来源的化肥,如氮肥、磷肥、钾肥及微肥等。

(2)间接肥料。指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理性质为主要目的的肥料,如石膏、石灰、细菌肥料等。

(3)刺激肥料。指那些对作物生长有刺激作用的肥料,如腐植酸类肥料。

4、按肥效快慢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1)速效肥料。随即溶解于土壤溶液中而被作物吸收,见效很快。

(2)缓效肥料。也称长效肥料。这些肥料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和利用,即这些养分施入土壤后,难以立即为土壤溶液所溶解,要经过短时的转化,才能溶解,才能见到肥效。

5、按形态可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和气体肥料

(1)固体化肥。在工厂中制成结晶状、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固体形态的化肥。

(2)液体化肥。在工厂中制成液体形态的化肥,如液氨、氨水、溶液肥料以及胶体肥料等。

(3)气体肥料。我国塑料大棚喜用碳酸氢铵,除供氮肥外,还可补充二氧化碳。

6、按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可分为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1)大量元素肥料。又称为主要养分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

(2)中量元素肥料。义称为次要养分肥料,如含钙、镁、硫元素的肥料。

(3)微量养分肥料。如硼肥、锌肥、铜肥、铁肥、钼肥等。

7、按施肥时期或时间可分为基肥、追肥和种肥

(1)基肥。指为满足农作物整个生育时期对养分的要求,在播种前或定植前施入的肥料,也称底肥。

(2)追肥。指为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特殊要求,以补充基肥不足而施用的肥料。

(3)种肥。指为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在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混播或撒入的肥料。在定植时采取沾秧根的方式,所用的肥料也为种肥。

8、按酸碱性质分为酸性化学肥料、碱性化学肥料和中性化学肥料

(1)酸性化学肥料。酸性化肥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酸性,它的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如普通过磷酸钙。另一种是生理酸性,它在水溶液中呈中性,但施入土壤后,未被作物吸收的一部分遗留在土壤中呈酸性,如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等。

(2)碱性化学肥料。碱性化肥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碱性,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如液氨、氨水等。另一种是生理碱性,它的水溶液呈中性,但施入土壤后,未被作物吸收的一部分遗留在土壤中呈碱性,如硝酸钠、硝酸钙等。

(3)中性化学肥料。中性化肥的水溶液既非酸性,也非碱性,施入土壤后也不呈酸性或碱性。因此可适用于任何土壤,如尿素。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mop/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