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喷雾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农药使用方法,是指药嶶通过药械的机械力作用而雾化,形成细小雾滴喷洒在靶标上。
一、农药喷雾法使用方法
很多剂型的农药都是对水喷雾使用。配制药液前,要弄清楚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每公顷使用纯农药量多少,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取多少药液,对多少水。药剂用量的计算为:
公顷纯农药用量(克)=公顷农药用量(克)/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常规喷雾用水量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依照田间植株的生长情况而定。通常封垄前每公顷用水量750升(每公顷15亩,每升按1千克计),封垄后每公顷用水量1200升。
生产中常用倍数祛来稀释喷雾,如1.8%爱福丁乳油3000倍喷雾防治潜叶蝇等。在倍数祛稀释时要注意的是,稀释倍数小于100倍时,加水的份数要扣除药剂的量,大于100倍时,可以不计药剂占的份额。如某药剂稀释70倍时,应该取1份药剂加69份水。
二、影响农药喷雾质量的因素
喷雾质量是药效高低的基础,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有四种,即:药械对药液分散度的影响、药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对沉积量的影响、靶标的表面结构对沉积量的影响及水质对药液性能的影响。
1、药液的雾化是靠机械力来完成的,雾滴大小与喷雾机械的结构、压力大小等性能有直接关系。通常雾滴太小,漂移性强,雾滴太大,分布不均匀,都影响药效。
2、药液的理化性主要指其表面张力,一般情况下,药液形成液滴的大小与表面张力成正比,而液滴数与表面张力成反比。即:表面张力越小,形成的雾滴越小,雾滴数越多,利于药液均匀分散。
3、靶标表面结构影响指有茸毛或只蜡质层的叶面不易被药液湿润。药液在昆虫体表上湿展性的差异很大,如粉虱、介壳虫等昆虫体表存在一层蜡质,药剂很难进入其体内。
4、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硬度大的水对乳液和悬浮液的稳定性破坏作用,有的药剂在硬水中可能变成非溶性或难溶性物质而丧失药效。
三、农药喷雾法的两大类型
1、压力雾化法
压力雾化法就是常规喷雾法。药液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狭小喷孔喷出而形成雾滴。雾滴的雾化程度主要取决于喷雾器内压力的大小和喷孔的孔径,压力衡定时,喷孔越小,雾滴越细,单位时间内喷雾量与压力强弱及喷孔直径大小成正比。
常用的喷雾器有预压式和背囊压杆式两种,预压式使用时先向喷雾器内压缩空气,喷雾时压力逐渐降低,雾滴逐渐变粗;背囊压杆式可边喷雾边压气,喷雾期间压力较为均匀,雾滴大小也基本一致。
2、弥雾法
弥雾法是用弥雾机对农药制剂直接进行喷雾,不需要对水,油剂通常用弥雾法进行喷雾。弥雾机形成的雾滴在50~100微米之间,属于少容量、德移性喷雾,喷幅宽,工作效率高。但弥雾法最大的缺点在于作业中易受阵风和上升气流的影响,往往形成漏喷现象。同时,施药人员置身药雾中,经皮肤、经呼吸中毒的危险性大,要注意安全。
弥雾法特别适合在山区、林地等缺水的地方使用,并且可以扩散到林木的上层。弥雾法要求较高的弥雾机成本投入和专用的农药制剂,并不是任何农药都可以使用弥雾法,因此,这种方法有其特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