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与问题

农药使用的浓度问题

1、农药使用的浓度问题

农药往往需用水将药剂配成或稀释成适当的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有些非可湿性的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应先加入少许,将药粉调成糊状,然后再加水配制,也可以在配制时添加一些湿润剂。

农药使用的时间问题

2、农药使用的时间问题

农药喷药的时间过早会造成浪费或降低防效,过迟则大量病原物已经侵入寄主,即使喷内吸治疗剂,也收获不大,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及时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时就喷药保护。

农药使用次数问题

3、农药使用次数问题

农药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喷一次,雨前抢喷,雨后补喷,应考虑成本,节约用药。

农药喷药质量

4、农药喷药质量

采用先进的施药技术及高效喷药器械,防止跑冒滴漏,提高雾化效果,实行精准施药,防止药剂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节本综合防控的关键环节。

在喷雾机的喷杆上安装防风屏,比常规喷杆的雾滴飘移减少65%-81%。根据我国地貌地形、农业区域特点,可应用适于平原地区、旱塬区及高山梯田区的专用高效施药器械,如低量静电喷雾机(可节药30%-40%)、自动对靶喷雾机(可节药50%)、防飘喷雾机(可节药70%)、循环喷雾机(可节药90%)等。

同时,要不断改进施药技术,通过示范引导,逐渐使农民改高容量、大雾滴喷洒为低容量、细雾滴喷洒,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

5、农药的药害问题

农药喷药对植物造成药害有多种原因,不同作物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作物的不同发育阶级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幼果和花期容易产生药害。另外与气象条件也有关系,一般以气温和日照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都容易引起药害。

如果施药浓度过高造成药害,可喷清水,以冲去残留在叶片表面的农药。喷高锰酸钾6000倍液能有效地缓解药害。

结合浇水,补施一些速效化肥,同时中耕松土,能有效地促使果树尽快恢复生长发育。在药害未完全解除之前,尽量减少使用农药。

6、农药的抗药性问题

农药的抗药性是指由于长期使用农药,某些病虫具有的耐受一定农药剂量(即可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

为避免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是要在防治过程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要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应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对害虫的选择压力。

二是要科学地使用农药,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选好对口农药,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同时采取隐蔽施药、局部施药、挑治等施药方式,保护天敌和小量敏感害虫,使抗性种群不易形成。

三是要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使用、轮换用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使用。

四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要混合使用,或现混现用,或加工成制剂使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mop/1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