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鸢尾植株喜欢阳光充足,要求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黏性土壤。它的病虫害并不十分严重。但也要高度重视,其主要病虫害有:

鸢尾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一、叶斑病

叶斑病是鸢尾常见病,当植株被叶斑病侵害后,叶片出现近圆形至椭圆形灰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通常使用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的比例混合后,稀释1500倍,配制成药液,每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

二、种球腐烂病

种球腐烂病严重危害种球,致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通常在长途运输和拖延种植后发生。此外,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防治方法:控制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种植前对球根进行消毒处理,收获后的种球提早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提高生根率。

三、冠腐病

染病的植株早期发育正常,随后出现枯萎、倒伏。冠腐病传播快,在发病植株周围的地下或地上的土壤中存在许多1~2毫米粗的白色菌丝。菌丝聚成块状,先呈白色后转为黑褐色。最后,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满白色织物。此病气候温暖的地区多发生,低于13℃时,此病不浸染植株,当温度高于20℃时发病最厉害。

防治方法:忌连作,定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

四、镰孢性基腐病

最初发生在球根基部,随后向上浸染至鳞茎。受病部位组织变软,灰褐色,向内扭,有时被覆白色织状物。受病种球种植后,不能开花。若后期染病,则生长停滞,花芽干枯。当收获时,花色仍显苍白。深入球根内部的花茎基部长期不发育,表皮皱折。土温达到16℃时,易发病,高温传播更快。

防治方法:交替轮作,忌连作,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及种球消毒。

五、灰霉病

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灰色的孢子网。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

防治方法:避免叶片受损,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种植。种植不宜过密,防止杂草丛生,提倡上午浇水保证植株干燥。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六、丝核菌病

染病取决于种植深度,感染不严重时,叶鞘上呈现出不规则状黑褐斑,中间的组织坏死。感染严重时,叶鞘变软呈灰色。大部分外围的叶片先枯萎,晚期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对土壤进行常处理,保持田园清洁,球根浅植。

七、根腐病

浸染早,植株生长受阻,根系短或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上存着黑点,看起来像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后来生长的根系表现良好,可能是植物抗病的结果。品种不同,浸染程度不同。

防治方法:与其他作物轮作或土壤常规处理。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采用适宜的灌溉系统以保持土壤结构,防止积水。

八、灰霉病

感染植株嫩芽生长受阻,叶鞘水汪汪的呈现黑绿色,不久变黑,嫩芽极易被拽掉。受感染组织会变软呈现暗黄色并且很快腐烂呈软团状,带异味。根系起先正常生长,而后变透明,呈黄绿色。

防治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土壤常规处理,种植时避免碰伤根尖。避免高温,清晨适量浇水。

九、线虫

植物生长局部受阻,花芽干枯,根系短,呈黑色条状,这些症状与腐霉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区别在于根系不会腐烂。

防治方法:每年进行一次土壤消毒处理。

十、蛴螬

蛴螬,别名白土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属地下害虫。每年5月,土壤温度15℃~20℃时活动猖狂,幼虫潜伏土中,咬食根系,严重时整个植株逐渐枯萎死亡。生产中采用毒饵引诱捕杀方法进行防治。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herbs/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