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地施肥
选择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土杂肥2000~2500公斤,捣细撒于地表,深翻20~24厘米,耙细整平,做90厘米宽的平畦,开好排水沟。地干时,先向畦内灌水,待水渗下后,表土稍干时再下种。
二、繁殖方法
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雨季播种,也可冬播,以春播的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选择雨季播种。
2、扦插繁殖。最适宜扦插期为5~6月,插床最好用沙,或比较疏松的沙壤土。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插后及时浇水并搭棚遮阴,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太湿,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
3、分根繁殖。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作繁殖材料。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管理相同。
三、移栽要点
春播的在立秋前后移栽,夏播的第二年发芽后移栽。在整好的大田里,按行距24厘米,开12—15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2厘米放苗,芽头向上,低于地面15厘米左右,使根部直立,覆土、压紧,使根与土壤密切接触。栽后浇水,以保证成活。
四、田间管理
1、幼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表土湿润,利于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去掉覆盖的杂草并轻轻锄动表土,保持表土疏松、耕层湿润,利于根系生长,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浅锄一次,并间去过密的弱苗。
育苗地按株距6厘米留苗,直播地按株距12厘米定苗。定苗后要注意除草松土,春季注意保持墒情,雨季注意防涝,防止墒面积水。
2、移栽后的管理
成活后,注意锄草松土,保持地内清洁。黄芩抗旱力较强,遇严重干旱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不用常浇水。立夏以后,每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加草木灰150公斤,混匀后,在行间开浅沟施,经常除草,保持地内无杂草。
一般6月开花,花期可开到9月,种子成熟期不一致,且随成熟随掉落,若收种子应及时采收,储存备用。不收种子的,可去掉花蕾,有利于根部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目前黄芩发生病虫害的现象不多,一般不需专门防治,有个别地块发现叶枯病。
叶枯病病源是真菌中的半知菌,主要为害叶片。症状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上而下蔓延,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冬季处理病残株,将感染病菌的病残株连根拔除烧毁,消灭越冬病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