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原产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带,我国引种后,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和贵州等地。
本文介绍辣木栽培技术要点与主要种植步骤,供种植者参考。
一、地块选择
辣木是热带植物,当温度低于10℃时植株出现寒害,要求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种植;辣木可以在各种土壤生存,但以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佳,适合缓坡地种植;由于辣木生长快,质地疏松易断,最好不要在风大的地方种植。
二、种苗繁育
辣木可采用育苗移栽,也可采用种子直播大田的种植方式。直播种植可根据种植密度将种子直接播于种植穴中,每穴播2~3粒种子,覆土1.5~2厘米,出苗后选留一株健壮的幼苗即可。育苗移栽过程根系易受损伤,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的方法。
辣木种子因存放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室温下常规保存一年的发芽率只能达到60%,而当年的种子萌发率高达90%以上,因此,最好用当年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播种。
关于辣木的种子繁殖,请参阅《辣木的种子繁殖方法》一文,这里不再展开叙述。
三、定植方法
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的目的和种植地的坡度而定,用梢和用果的种植密度要比主要以采叶、采种子的大些;坡地种植的密度要比平地大些。在3~5月定植较好,无浇灌条件的地块,最好在雨季初期或后期定植。定植后无论是否下雨,一定要浇足定根水。平地种植应起墒种,风大的地方最好在定植初期用竹片、木棍进行固定,避免倒伏。辣木属肉质根系,雨水过多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
四、施肥与灌溉
辣木生长快,叶、花、果等生物产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肥料,旱季应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同时在整个生长期要注意合理施肥。
1、基肥。定植前施入足量基肥,基肥最好是有机肥和钙镁磷肥。
2、追肥。辣木栽培过程中需要定期追肥,肥料的种类及氮、磷、钾比例因栽培目的而异,以叶或叶梢作为采收目的的要偏重氮肥,以果实为采收目的的要偏重磷、钾肥。
五、病虫害防治
辣木对各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轻微发病无须用药,可以剪除所有的枝叶,15天左右就可以重新长出健康的叶子。
辣木的害虫主要有蝶类幼虫、红蜘蛛、潜叶蝇和尺蠖,但危害较轻。防治方法:用手工摘除病叶或用阿维菌素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抑太保、卡死克等常用杀虫剂防治蝶类幼虫。
辣木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白粉病。防治方法:在苗期要防积水或浇水太多。可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六、除草
辣木主要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或其他小流域热区,此类地区杂草品种多且生长快,而辣木栽培的主要目的是食用和药用,不宜用药剂除草,建议采用人工及物理除草。
除草最好是在杂草开花前后进行,不能等种子成熟了再进行,除下来的杂草可作为绿肥翻耕掩埋,也可集中堆沤成腐熟有机肥。
七、间作
辣木树冠稀疏,为了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辣木园内可间作豆科、红苕及其他中药材等喜荫蔽的经济作物。间作一是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人工除草的成本;二是在干热河谷地区可起到园地保湿作用;三是可增加耕地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