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黄连的常见病害主要有黄连茎基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绢病、病毒病、紫纹羽病、列当病等病害,

黄连的主要病害

一、黄连白绢病

(1)农业防治。田间应连土壤带黄连病株同时挖除,再填上新土防止蔓延。实行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宜与感病的玄参、芍药等轮作。适时收获,收获的最佳季节是在立冬前后。

(2)药剂防治。用50%石灰水对病株和病穴周围土壤消毒。田间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淋植株,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3)利用哈茨术霉防治。

二、黄连列当病

(1)农业防治。病害发生时及时将病株、病土挖起,深埋或烧毁,时间最好在7月上、中旬种子未成熟前清除干净。

(2)药剂防治。用0.2%的二硝基磷甲苯酚喷洒,有一定的效果。

三、黄连茎基腐病

(1)农业防治。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病穴撒施石灰消毒。发病前后应控制浇水,适当通风。产区干旱可覆地膜栽培,也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田间操作时应避免造成伤口传病。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每年3月发病初期,用50%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几种药剂也可交叉喷施。

四、黄连炭疽病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出发病严重的植株,黄连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可减轻发病。合理施肥,提高黄连的抗病力。

(2)化学防治。在苗期、生长中期,如果出现发病中心,应及时喷药保护。较常用的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在发病部位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五、黄连灰霉病

黄连灰霉病的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②加强放风排湿,防治湿度过大,减少结露。

③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百菌清悬浮剂。

六、黄连病毒病

(1)农业防治。选择宽叶型抗病品种。可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

(2)药剂防治。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或病毒灵加迪种宝500倍液喷洒,隔5天喷一次,连续喷5-7次。若配合叶面肥施用效果更好。

七、黄连猝倒病

(1)农业防治。苗床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地方。加强苗床管理,控制湿度、保持通风透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前精细整地,降低田间湿度,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发现病苗及时拔除。

(2)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用土壤消毒散6克加细干土10-15千克拌匀,下铺上盖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在苗期灌根防治效果也很好,隔7-10天灌根1次,连续2-3次。

八、黄连白粉病

(1)农业防治。选择非寄主植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土壤深翻。适当增施钾肥,注意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及时喷药。常用的药剂主要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40%丙环唑微乳剂等。生物制剂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武夷霉素等。

九、黄连紫纹羽病

①种植前,需选择无病田种植,勿从病区调入种苗。

②施肥时,需选用腐热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力来减轻病害发生。

③改善土壤环境,每亩施入100千克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对防病有良好效果。

④可与禾本科作物(比如玉米)实行5年以上轮作。

⑤发病黄连应尽量提前收获,以减少田间损失。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herbs/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