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材流通渠道
我国的中药材流通基本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较大的中药厂家在集团化的发展中实力壮大,特色品种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为保证产品质量,在药材产区投资建立药材种植基地,以稳定药材质量和价格。
二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在这些市场背后活跃着一支以个体经营户为主的庞大的药材收购、贩运、经销队伍,他们以家族或以长期的药材经销关系为纽带组成的联合体活跃在药材的产区、运输、市场及销售的各个环节。
三是依然存在的各级药材公司销售渠道,众多的医院、药店凭借着对国有药材公司的信赖,依然要从昔日的主渠道进货,而实力较大的国有药材公司,也保持着自己较稳定的药材购销渠遒,但这些渠道在产地和药材市场的购销环节上,往往与个体药商相交织,关键在于把握药材质量。
四是活跃在药材产区和销区农贸市场上的药材零售商,他们摆摊挎篮销售自家种植或转手倒来的当地产新药材,其主要方式是零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有药食同源的传统,群众有进补的习惯,特别是在南方,早市、农贸市场都有部分药材销售。
二、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
1、大型的产区市场
以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为代表,它们处在药材产区,依托着全市2万公顷药材种植基地,两个市都有1/3的人员在从事药材的生产、加工、贩运与销售,广大药农以药材的生产和流通而脱贫致富。
这两个市场都有1000~3000个摊位的交易大厅,其中安国有数百个固定门店组成的街道,亳州则有数百个固定门店组成的交易市场,分别被誉为“东方药城”和“中华药都”。
2、以广西玉林、河南禹州为代表的产区市场
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市场规模没有前者大,一般在200~600 户,市场都是由固定门店组成,经营品种以本省及药材经济区域内的主产品为主。
此外,以广州清平、广东普宁为代表的销区市场,是在城市农贸市场基础上逐渐演化为药材专业市场,这两个市场都以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和南方药材为主,并面向港、澳、台地区,有较大的出口交易。
3、带有集散性质的市场
这类市场主要有成都荷花池、西安万寿路、兰州黄河市场等,尤其是成都、西安两个市场集散的作用更为明显。四川是我国的药材主产区,成都荷花池市场是在改革开敢的初期,药农在自发交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现有1000~3 000个摊位,西南地区的药材在这里汇集流向全国。
西安市场则是西北地区药材流向全国的主要集散地。兰州黄河市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立的,以甘肃等地药材品种为主。
4、其他市场
主要有重庆解放路、哈尔滨三棵树、山东舜王城、湖北蕲春、岳阳花板桥、昆明菊花园,这些巿场规模在200户左右,以本省药材为主,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兼有产地与销地市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