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叶斑病、霜霉病、根腐病、白粉病及根瘤线虫病。
一、附子白绢病
病原为真菌中的整齐小核菌,为害根部。5月下旬气温达到25℃时为发病盛期。受害块根表面着生灰白色绢状菌丝,交织成网状,老熟时菌丝扭结成褐色不规则菌核,形似油菜子。雨水多或遭浸渍后块根腐烂呈豆渣状且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与水稻、玉米轮作;种根用退菌特浸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退菌特500倍液加石灰12公斤和尿素0.5公斤浇灌病穴及周围健株。
二、附子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由植株的茎基部开始,逐步蔓延至全株。危害初期在叶片上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渐次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颜色较浅,后期在病斑上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忌连作;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期用多菌灵500倍液或用1:1:150波尔多液每10天喷洒1次,连喷3次。
三、附子霜霉病
霜霉病为真菌中的一种藻状菌。3~5月发生,苗期比较普遍、严重的病害。幼苗期,病株须根不发达,叶片直立向上伸长且狭小卷曲,呈灰白浅绿色,叶背产生紫褐色霉层。发病后,全株逐渐枯死。成株受害顶部叶变白,叶片卷缩,呈暗红色或黑色焦枯,茎秆破裂而死。
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苗,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四、附子根腐病
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4~7月发生,为害根部。上部植株萎蔫,叶片下垂,严重时病株死亡。
防治方法:修根时注意勿伤根茎;不宜过多施用碱性肥料;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5公斤兑水300公斤加石灰15公斤、尿素125克于第二次修根后立即淋灌1次,亦可按比例兑在粪水中施用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淋灌。
五、附子萎蔫病
病原为病毒性软腐病和真菌性根腐病。4月中旬发生,茎秆上有黑褐色的条纹,麻叶,叶脉呈黑色油状条纹,叶子变黄死亡,横切块根亦可见黑色一圈。为土壤传染病害,病害由块根伤口浸入维管束,再浸入到下一代种根上。
防治方法:采种、运输、栽种、修根时注意勿伤种根;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六、附子白粉病
一般于5~9月发生,发病后叶片先扭曲向上,叶背产生褐色斑块,椭圆形,逐渐焦枯。病菌在病残植株上越冬,次年病菌萌发产生白粉,随风蔓延,天旱时特别严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庆丰霉素60~80单位或8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亦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福美硫磺等药剂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