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极为耐寒,其根株能够在露地环境中越冬。在夏季高温且长日照的条件下会抽薹开花,所以适宜在气候较为凉爽的地区进行栽培。
一、芽球菊苣的根株怎样整理
芽球菊苣在收获时,要尽可能将整个根群完整挖出,确保没有断根遗留在土中。
根株的收获应当在晴天进行,根据天气状况晾晒2~3天,剔除个别抽薹的植株,而后保护根部不受冻伤,以便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在田间整理根株。根株具体的整理方式如下:
在根冠上方约6厘米的位置切除叶丛,去除外部的黄叶、烂叶,将大小不同的根分别堆放,随后运送至冷凉之处贮存备用。在整理时需要留意,根株上的叶茬不宜过长或过短。留得过长,在贮存时容易发生腐烂从而伤及根株;留得过短则容易切伤生长点,进而无法形成合格的商品芽球。
二、芽球菊苣的根株如何栽培
1、选种方法
可以选用从比利时引进的爵士、沙拉撒,从荷兰引进的科拉德、梅切丽斯、特丽劳夫,从日本引进的沃姆、白荷,从英国引进的艾切丽尼莎,从巴西引进的巴西白菊苣等品种,具体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选种。
2、整地做畦
依据地力状况,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对土地进行深翻,以南北走向做成宽70厘米、高15厘米左右的龟背形畦。
3、播种方法
在华北地区,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高垄直播。菊苣更适合直播,因为育苗移栽常常会由于伤根而形成歧根或弯根,导致须根增多。直播时播种两行,行距为25~30厘米,穴距12~15厘米,每穴播3~4粒种子,播后覆盖细土0.5厘米。每亩的用种量为60~80克。
播种时要选择晴天,播种后覆盖地膜,出苗后立即划开地膜。在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定苗的株距为15厘米。地膜覆盖能够减少杂草生长,并起到保肥保水的作用,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
4、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加强管理,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及时查苗补缺。出苗后约20天,依据苗情追施氮肥1~2次,并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在封垄前追施复合肥一次,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千克。
播种后约90天,植株的肉质根已形成,此时要控制浇水,并进行叶面施肥,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叶面2次,促使养分向根部运转,增加根部的干物质含量,以利于下一阶段的营养贮藏和软化栽培。菊苣植株经过110~120天的栽培,形成充实的肉质根,即可收获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