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原产北美洲南部,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不过现代人往往是在温室中种植西葫芦。本文为大讲解的是温室西葫芦管理要点及其主要内容。
一、温度调节
缓苗后至坐瓜前﹐白天20~25℃,夜间12~15℃。深冬季节温度是生产成败的关键,应通过合理调控,保持白天25~28℃,28℃以上时通风降温,25℃以下时关闭风口﹔夜间15~18℃,最低应保持在10℃以上。
早春天气渐暖,应随之加大通风量,适当延长放风时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5℃左右。到外界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昼夜放风。
二、光照调节
西葫芦要求较强的日照,应尽量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增加光照时间。要在保证植株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以延长光照时间。及时清洁棚膜,提高透光率,也可在棚内后墙上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
三、肥水管理
一般应在第1个瓜采摘后开始追肥浇水。灌水应在晴日的上午进行。结合灌水亩冲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25~30千克。灌水后应及时通风排湿,以防高湿引发病害。
一般冬季10~15天1水1肥。春季随天气渐暖应缩短灌水的间隔时间,一般7天1水,两水1肥。进入夏季后,水沟和垄沟同时浇,实行大水大肥管理。
根据西葫芦对养分需求多、消耗量大的特点,应在生长中期的2~3月份追施1次有机肥,促使其持续结果并防止早衰。一般每亩用腐熟的油渣粉加玉米面混合粉250~300千克在株间挖窝施入。
施入后浇大水以充分发挥肥效,提高利用率。在此基础上﹐配合叶面喷肥和施二氧化碳气肥,以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
四、整枝吊蔓
植株4叶1心时即可开始吊蔓。当田间植株将要封垄时(通常在第2瓜采摘后),再喷施1次1500倍液的多效唑,以控制长势。叶片肥大、叶片数多、长势过旺,株间郁闭时,可去掉下部老黄叶(应注意保留叶柄),保留上部8~10片新叶。
整个开花结果期,应注意及时疏除植株上的化瓜、畸形瓜。若采用激素点花,还应摘除植株上的雄花。生长旺盛的植株上,单株选留3个瓜。长势偏弱的单株留1个瓜﹐疏除多余的幼瓜,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
五、人工辅助授粉
天气晴好﹑田间雄花充足时,可以进行人工授粉。采用20~30毫克/千克的2,4-d中加入0.1%~0.2%的50%速克灵,人工点花。点涂部位为幼瓜的瓜蒂周缘及花柱与花瓣的基部间。注意涂抹要均匀,切忌浓度过大或过小。
六、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生长结果期间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和白粉病。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或25%的灰霉净可湿粉800倍液喷雾,也可用速克灵烟剂每亩250~300克熏蒸。
白粉病用15%三唑酮1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500~600倍液防治。
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白粉虱,每亩用10%吡虫咻可湿粉10~20克,兑水20~30千克喷雾,也可用22%ddv烟剂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