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常见的病害包括灰霉病、病毒病、黄萎病、白绢病、菌核病等。
一、韭菜灰霉病
灰霉病是韭菜最主要的病害。开始在叶片上产生白色至灰色的斑点,后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褐色稀疏霉层。
防治方法:喷雾防治,可选用50%利霉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应注意的是,喷药时必须选晴天。
二、韭菜病毒病
感染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中脉形成变色的黄色条带,这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后期叶尖黄枯。发病严重的植株变小萎缩,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病毒k抗病威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200~3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7~10天喷雾一次,连喷2~3次。第1次喷雾结合灌根,效果更好。
三、韭菜黄萎病
主要危害叶片,当叶片感病后叶尖逐渐黄化,叶下垂变黄,严重时全株萎蔫黄化而死。
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株,在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同时施肥要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四、韭菜叶枯病
又称晚疫病、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积水处开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椭圆形小点,以后发展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坏死斑,其上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
防治方法:当韭菜嫩芽出土长到3~4厘米时,用50%为丰,或50%葛藤必克,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用前两种药兑64.4%杀毒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8天一次,连喷3次。
五、韭菜软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部。叶片、叶鞘染病,初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扩大后病部及茎基部软化腐烂,并渗出黏液,有恶臭味,发病重时田间成片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初发病时,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淋。
六、韭菜茎枯病
主要危害花茎,有时也危害叶片。茎部发病初现褪绿长椭圆形病斑,后全部变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点,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叶片发病,叶两面病斑梭形或长椭圆形,边缘不清,后也现小黑点,严重的叶片枯死、花茎折倒。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药,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可选用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七、韭菜白绢病
韭菜须根、根状茎及假茎均可受害。根部及根状茎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收功能,导致地上部萎蔫变黄,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八、韭菜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病斑处暗绿色,叶片变为黄褐色干枯。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