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茬大棚茄子的定植与管理方法

越冬茬大棚茄子的定植时在固定行上按株距25~30厘米开穴,每穴栽1株,每亩可栽2000~2500株,规后覆土、浇水。

定植后至门茄坐住前,一般不浇水。到门茄膨大时开始追肥。开始结果后不久即进入低温寡照时期,虽然从生育阶段上来看茄子已进入需肥的高蜂期,但因为生长速度慢,产量不高,所以需肥量不大。

越冬茬大棚茄子的定植与管理方法

春季茄子生长快,结果多,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棚茄子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期肥水管理得当,植株生长健壮,不宜发生早衰;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容易发生早衰。要以防止植株脱肥、脱水为重点,一般每5~7天浇1次水,每10天左右追1次肥,同时还要进行叶面追肥,补充土壤营养的不足。

定植到缓苗期温度宜高,白天28~30℃,夜间不低于15℃,地温20℃左右,缓苗后温度要降下来。为了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运转和降低呼吸消耗,正常情况下,一天之中可分四段进行温度管理:果实始收前,上午25~30℃,下午20~28℃,前半夜13~20℃,后半夜10~13℃;果实采收期,上午26~31℃,下午24~30℃,前半夜18~24℃,后半夜15~18℃。阴天时白天不超过20℃,夜间10~13℃。当遇到连阴天时,要利用各种增温、保温措施,尽量使最低气温不低于8℃,争取地温在18℃以上。

越冬茬大棚茄子的定植与管理

春季大棚内的温度上升较快,晴天中午前后大棚内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40℃以上,故在温度管理上,要以防高温为重点。此期的适宜温度是16~30℃,白天的最高温度不超过35℃,夜间温度不低于15℃。要加强通风,一般晴天上午大棚内的温度上升到25℃以上后开始通风,并随着温度的上升,不断加大通风量。当外界温度升到20℃以上后,可将大棚内的前脸通风口也打开,一起进行通风。

植株长高后,相互遮光较严重,尤其是冬暖大棚南部的植株往往较早地就顶到薄膜上﹐影响透光,也容易引起心叶发病,故此期除了正常的抹杈外,还晏及时对过长的枝干进行摘心,降低植株的高度。

土壤水分不足对茄子的生育,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必须防止土壤缺水。但生育前期和越冬时期水量又不宜过大,而且越冬时往往通风很少,浇水后要采取措施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尽量使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0%。

茄子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太高,光补偿点也相对较低。进入9月份后,随着大棚外的光照逐渐变弱﹐要及时撤掉遮阳网,保持大棚内充足的光照。在严冬时节,光照条件很难满足茄子正常生长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茎叶徒长,果实畸形或着色不良等情况会经常出现。因此,在光照调节上,首先要选用采光性能好的优化构型温室﹐使用透光性能好且无滴持续期长的流滴膜,但种植紫茄子不宜使用聚氯乙烯薄膜;其次及时清洁棚膜,张挂聚酯镀铝反光幕;第三在温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早揭晚盖不透明覆盖物。要特别注意对散射光的利用,即使最寒冷季节阴天时也要适当揭苫见光。

在门茄开始膨大后,要把门茄以下的侧枝及老叶摘除,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greenhouse/1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