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由病原真菌侵染致病,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是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
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规律
高温高湿条件易于发病,玉米拔节和抽雄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病害发生。温暖、湿润的山区和沿海地区病害易于发生。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植株抗病性往往随其生长而减弱,一般13叶期最敏感,发病损失严重。
氮肥少、后期脱肥、管理粗放的地块,抗性减弱,发病较重。
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发病初期,病斑为水浸状、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病斑大小为1~2毫米,感病品种病斑可长达5毫米。
后期病斑中央苍白色或黄褐色,有较宽的褐色环带,最外围具较宽的半透明的黄色晕圈。
条件适宜时,多个病斑沿叶脉纵向汇合,形成大斑可达10毫米,严重时扩展至整个叶片,使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尤其是叶背生出灰黑色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