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移栽后第一年和当年种植的茶园田间管理
先一年秋冬季移栽的,为种植后第一年的茶园;当年春季移栽的,为当年种植的茶园。在田间管理中宜采用以下措施:
1、铺草。将农作物秸秆或杂草均匀铺撒于茶园行间,厚度10cm左右,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雨季引起土壤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
2、施肥。先年秋冬季移栽的茶园,在次年5月份和7月份施人适当肥料;当年春季移栽的茶园在当年7~8月份施入适当肥料。一般施用稀薄人粪尿溶液1次,每亩施500l左右。若没有人粪尿来源,可适当灌施2%的氮素溶液。对于定向培植的aa级绿色食品茶园,不得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只能施用有机肥。到秋末茶苗停止生长时,施基肥1次,每亩施堆肥或厩肥等农家肥1500~2000kg,或饼肥100kg加磷肥15~20kg,拌和后施人。
3、除草。坚持有草必除、除草务尽的原则,除草可与施肥结合进行,先除草后施肥。
4、定型修剪。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后立即进行,即离地20cm左右用修枝剪将主干上部的枝梢剪除,留下侧枝不剪;第2次在茶树新梢全年生长休止时进行,在前一次定型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5cm,即离地30~35cm平剪。
二、对移栽后第二年的茶园田间管理
对移栽后第二年的茶园重点采取以下田间管理措施:
1、施肥。分3次进行,即2次追肥1次基肥。第1次追肥在春茶萌发之前的2月底或3月初进行,每亩施纯氮3kg,施用肥料为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2次追肥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每亩施纯氮2kg,施用肥料与第1次相同;第3次施肥为基肥,施肥时间、肥料种类与第一年相同,用量比先一年增加30%左右。
2、除草。除草与每次施肥结合进行,先将杂草清除,再进行开沟施肥。
3、补苗。因茶苗死亡造成缺株断行的,选用同一品种的备用茶苗及时进行补栽,补栽方法及栽后管理与移栽后茶园田间管理要求一致。
4、定型修剪。采取打顶和第3次定型修剪。打顶在7~8月进行,将离地45cm以上的新梢摘除,促进下部分枝。第3次定型修剪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修剪高度在前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处提高10~15cm,即离地40~45cm处平剪。
三、对移栽后第三年的茶园田间管理
移栽后第三年茶园的田间管理参照第二年进行。追肥和基肥的用量在第二年的基础上增加20%~30%。第三年部分茶树可以打顶采摘少量芽叶,通过合理打顶采摘,可以促进茶树分枝,提高分枝密度。但必须以养树为主,打顶采摘为辅。打顶采摘在每轮新梢生长停止时进行。10月底至11月初,全年茶树新梢生长停止时,进行第4次定型修剪,具体方法是离地55~60cm平剪。
四、如何对移栽后第四年的茶园进行田间管理?
移栽后第四年的茶园已进入正常采摘年份,按成龄茶园进行管理,包括耕作、施肥、灌溉、修剪、采摘、防冻、抗旱等内容。重点做好施肥、采摘、修剪等工作。
1、施肥。分3次追肥和1次基肥。第1次追肥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因茶树品种春芽萌发期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在春茶萌发开采前30天前追施催芽肥,每亩施4.5kg纯氮,施用肥料为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农家肥或商品肥。第2次追肥在第一轮新梢生长停止后,第二轮新梢萌发前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每亩施3kg纯氮,施用肥料与第1次追肥相同。第3次追肥在第二轮新梢生长停止的7月中旬前后进行,施肥数量与第2次追肥相当。
采取开沟追施肥料方法,开沟深度和宽度各为10~15cm,肥料施人后覆土,以减少肥料挥发损失。基肥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每亩施用饼肥150~200kg加20~30kg磷肥,饼肥、磷肥必须是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采取开沟施肥方法,沟深20~25cm、宽20cm,肥料施入后用土将施肥沟填平。
2、采摘。春茶开采初期,按照名优茶的标准要求,采收1~2批名优茶原料,以后按春茶留1叶、夏茶留1~2叶,秋茶前期留1叶、后期留2叶的留叶标准采留叶。
3、修剪。在秋后茶树新梢生长休止时,用修枝剪将树冠面修剪平整,高度控制在70cm左右。修剪方法参照轻修剪的方法进行。进入壮龄期的茶园和衰老茶园,视情况可分别进行深修剪、重修剪或台刈。修剪后按要求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