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冷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冷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一、水稻冷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水稻灌浆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低于这个温度则灌浆迟缓。若日均温下降至13℃,则灌浆停止,形成秕粒。灌浆期遇上阴雨天气或发生倒伏,也会产生大量秕粒或青米。

水稻冷害尤其是延迟型冷害易导致灌浆不完全、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具体表现为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

如何预防早稻秧田低温冷害

二、如何预防早稻秧田低温冷害

(1)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

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忍耐力有差异,其中粳稻对低温的忍耐力明显强于籼稻;不同籼稻品种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

(2)旱育培根防寒

水稻芽苗期有“干长根,湿长苗”的特性,因此提倡旱育秧,利用土壤的保温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发根数和扎根深度。如果采用水田盖膜湿润育秧,则在播种时要求踏谷入泥,播后厢沟灌水,厢面保持湿润状态。

(3)健苗防寒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用“壮秧剂”,避免偏施、重施氮肥。要求667m²秧田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10kg、氯化钾10kg(或草木灰150kg)、“壮秧剂”10kg。有机肥能够提高土温。磷、钾肥能够提高秧苗素质,促进根系生长。

(4)灌水防寒

灌水防寒是针对水田盖膜湿润育秧。如遇低温,在寒潮来临前,可灌水淹没厢面,水位的深浅根据秧苗的高度确定,幼苗期(1叶1心)灌水深2cm,小苗(2叶1心以上)灌水深2-5cm。

(5)冷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在寒潮过后,先检查秧苗的受损程度,再确定适宜的补救措施。轻度寒潮(日均气温高于10℃)只会减缓秧苗生长速度,不会死苗,寒潮结束后逐步降低秧田水位即可。重度寒潮(日均气温低于8℃)虽然对秧苗造成损伤较大,但在寒潮结束后不会马上表现出来。

遭遇重度寒潮危害后,要特别注意:一是不宜马上施肥,尤其是氮肥,马上施肥会加重日后“青枯”的发生;二是保持秧田深水2-3天,通过水深控制田间温度回升速度,使秧苗逐步适应;三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秧苗的抵抗力。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crops/2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