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榆皮
【基原】
为榆科刺榆属植物枷榆的树皮、根皮。
【原植物】
刺榆皮 刺榆皮
刺榆 hemiptelea davidii(hance) planch [planera davidi hance; zelkoua davidii bean] 又名:枢(《诗经》),茎(《尔稚》),柘榆、梗榆(《广雅》),钉柱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榔(《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骚麦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骚夹紫(《广西本草选编》),剌叶子(《新华本革纲要》)。
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色,粗糙而耀沟裂;一年生枝密生短毛;枝具糙而长的枝刺,刺长1.5~8cm,刺上有挟褐色的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4mm,密被短茸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两端渐尖而略圆,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脱落性柔毛,毛落后留有圆形黑色的凹痕,
生于山麓、山坡路旁,通常栽植于村落附近。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各地。
本植物的叶(刺榆叶)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刮去外层粗皮,鲜用。
【药材】
刺榆皮 cortez hemitelecu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性状本品为扁平的板块状或两边稍向内卷的块片,厚2~7mm。外表面暗灰色,粗糙且具条状深淘裂;内表面灰褐色,光滑。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微涩。
【药性】
苦、辛,微涩。
【功用主治】
解毒消肿。主治疮痛肿毒,毒蛇咬伤。
《广西本草选编》:“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鲜者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