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症状

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而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

小麦吸浆虫

一、小麦吸浆虫的形态特征

小麦红吸浆虫雌成虫体长2~2.5mm,翅展5mm左右,体桔红色。幼虫体长约体长3~3.5毫米,椭圆形,橙黄色,头小,无足,蛆形,前胸腹面有1个“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凹陷深。蛹长2mm,裸蛹,橙褐色,头前方具白色短毛2根和长呼吸管1对。

小麦黄吸浆虫,雌体长2mm左右,体鲜黄色。卵长0.29mm,香蕉形。幼虫体长2~2.5mm,黄绿色或姜黄色,体表光滑,前胸腹面有剑骨片,剑骨片前端呈弧形浅裂,腹末端生突起2个。蛹鲜黄色,头端有1对较长毛。

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症状

二、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症状

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小麦吸浆虫以幼虫为害花器、籽实和或麦粒,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影响小麦吸浆虫病的几个因素

三、影响小麦吸浆虫病的几个因素

1、温度。幼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幼虫即恢复休眠。

2、湿度。在越冬幼虫破茧活动与上升化蛹期间,雨水多(或灌溉)羽化率就高。湿度高时,不仅卵的孵化率高,且初孵幼虫活动力强,容易侵入咬害。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则对其发生不利。

3、土壤。壤土的土质疏松、保水力强利于发生。粘土对其生活不利,砂土更不适宜其生活。红吸浆虫幼虫喜碱性土壤,黄吸浆吸虫喜较酸性的土壤。

4、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两期错位则发生轻。

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三、小麦吸浆虫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

吸浆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因此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死亡率。土壤湿度条件是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吸浆虫化蛹和羽化的必要条件。不同小麦品种,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不同,一般芒长多刺,口紧小穗密集,扬花期短而整齐,果皮厚的品种,对吸浆虫成虫的产卵、幼虫入侵和为害均不利。

因此要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

(2)轮作倒茬

麦田连年深翻,小麦与油菜、豆类、棉花和水稻等作物轮作,对压低虫口数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小麦吸浆虫严重田及其周围,可实行棉麦间作或改种油菜、大蒜等作物,待雨年后再种小麦,就会减轻为害。

2、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②小麦拔节期;③小麦孕穗期。

药剂:2%甲基异柳磷粉剂,4.5%甲敌粉,4%敌马粉,1.5%甲基1605粉(该药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亩用2~3千克,或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千克,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千克喷在20~25千克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用,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2)成虫期药剂防治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每亩用80%敌敌畏150毫升,加水4千克稀释,喷洒在25千克麦糠上拌匀,隔行每亩撒一堆,此法残效期长,防治效果好。或用40%乐果(该药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乳剂1000倍;2.5%溴氰菊酯3000倍;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crops/1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