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四年的引种试种,在2500~3700米海拔种植获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育苗、栽培、中耕管理经验。现将相关玛卡栽培技术与中耕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一、玛卡苗床地和种植地的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缓,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壤土,ph值为6.5~7.5的地块种植为宜。采取轮作的方法种植。
二、育苗移栽
因海拔高低差异,春玛卡,海拔在2800米以上的区域,3月中旬至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下旬移栽;海拔在2800米以下的区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移栽。
一般春节以前收获。秋玛卡6月初育苗,8月初移栽或直播,翌年3月收获。全生育期7~8个月。
1、苗床地和种植地整理
深翻2次,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2~3吨,过磷酸钙50~100公斤。种植时塘施专用复合肥50~60公斤,且和杀地下害虫药特快杀3公斤混合施用。
(1)苗床地整理:整成宽1米,长5~20米的低墒,四周打埂。每平方米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3公斤水喷洒;或用甲敌粉500倍液喷洒消毒,再用敌杀死1000~1500倍液喷杀地下害虫。
用薄膜密封5天,揭膜7天后选择无风天气播种,每亩苗床用0.7~0.8公斤种子,拌细沙均匀撒播,覆土0.5厘米,再盖松针叶,搭拱架,盖黑色遮阳网,以保持水分和促齐苗,1个月后拆除遮阳网,炼苗20天以上。
(2)移栽地整理:按1.5米开墒,用黑色或黑色打孔膜盖墒,四周压实,按0.3米沟宽,1.3米墒面,0.2米×0.18米株行距,打孔定植,结合施药混肥一次完成,每亩定植1.2万~1.3万株(塘)。移栽无雨必须浇水保苗。
2、直播
按上述方法整理土地后,照孔点播,每塘3~4粒种子,每亩0.03公斤,拌细沙点播,覆土0.5厘米,盖松针叶、秸秆等,防播种后遇暴雨土壤板结造成缺塘或小苗被烈日灼伤。
湿土播种后4~5天出土,播后25~35天间苗,同时查苗补缺,每塘留苗1~2株。
三、田间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要有好的效益,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
1、查缺补苗
定植后7天及时检查小苗的成活情况,发现死苗、病苗、弱苗及时拔除,并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补栽,补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利于成活,要求10天内完成补苗工作,以免造成长势参差不齐,难于管理。
2、中耕除草
玛卡的生长速度慢,周期长,田间的杂草很容易滋生蔓延,在玛卡的整个生育期都要及时除草,保证大田清洁,防止杂草与玛卡争夺养分和阳光,造成玛卡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玛卡根系入土较浅,中耕宜浅不宜深,除草时采用人工拔除,应注意不要伤及玛卡根系,整个生育期一般除草4~5次,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3、追肥
玛卡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在施肥上要求十分严格,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不施用化学肥料,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追肥要结合除草进行,应掌握薄肥多次的原则,根据苗情追施2~3次稀薄畜粪水,浇施在苗周围,以促进幼苗植株健壮,同时每15天用动物鱼蛋白(有机肥)2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连续喷施3~4次。
四、病虫害防治
玛卡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蚜虫、地老虎。
1、立枯病的防治
一是选用饱满、有光泽、无病的种子育苗;二是播种时用种子量的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三是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灌根。
2、根腐病的预防
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7天进行1次,连续灌1~2次。
3、蚜虫的防治
玛卡虫害主要有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1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
五、采收与加工
春玛卡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秋玛卡在翌年3月采收。待多数植株叶色转黄褪色,肉质根充分膨大,基部圆钝即可收获。
人工采收后,除去叶片,清除泥土和须根,用水清洗干净,切成片状放在阳光下晒干,加工包装上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