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水稻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毒的水稻病毒性病害。水稻一旦表现条纹叶枯病症状后再施药治疗极难康复。防治或说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田间灰飞虱的种群密度,减少其对水稻秧苗的吸食为害,尤其是传播病毒病的为害。

防治灰飞虱的有效农药有稻虱净、锐劲特和毒死蜱,可按常量用药。施药关键部位是近田岸1-2米之处。

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该趁早尽可能地拔除,腾出地方,让健康的稻苗更充分地享受阳光和肥料。同时喷施400-600倍的病毒a,可以钝化病毒,使一些虽已感病但还有表现症状的稻株推迟发病,并减轻发病程度。

水稻穗颈瘟

二、水稻穗颈瘟

稻瘟病发生在水稻穗部的病症俗称“捏颈死”。穗颈瘟发病以上部位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如发生在穗轴部,全穗为瘪谷;发生在枝梗上,这个枝梗的谷粒半绽或空瘪。

如果气候和其他条件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应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保护性农药。亩用20%三环唑或40%富士一号(稻瘟灵)100-150克。在有苗稻瘟和叶瘟发的地区,还应做好稻种消毒处理、病稻草销毁和苗期施药防治等几项工作。

水稻白叶枯病

三、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水稻细菌性病害,初次发病的菌源主要来源于种谷和病稻草,在病区一定要做好种子消毒浸种处理和禁止用病稻草扎秧把。1%石灰水浸种是传统的有效方法,但浸种时间偏长。

在早稻谷浸种时若遇低温连阴雨天气,可能会影响发芽率,可以改用85%二氯异氰脲酸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药液后方可催芽播种。

田间初见发病中心,尚可施药控制。推荐农药有25%叶枯宁可湿型粉剂500倍液(亩用量约100克),或20%龙克菌水悬浮剂500倍液。

水稻稻瘟病

四、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按发生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稻瘟病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旱播,提早抽穗期,避开9月中旬“白露雨”的阴雨天气;合理施肥,及时晒田,喷药预防均为有效措施。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应及时喷药预防,有些农药如春雷霉素1000倍液,三环唑1000倍液,克瘟散1000倍液等。特别要注意在水稻抽穗前3-5天和齐穗期2次喷药预防穗颈瘟。

五、水稻青枯病

该病发生的原因是发病部位耕层过浅或过深,水浆管理不匀,水稻根系发育不良,遇到台风袭击时,先是冷雨浸泡,土温突然下降4-5℃,脆弱的根系几乎丧失了吸水能力。台风过后,冷风暴晒接踵而来,叶面的水汽蒸发远大于根系的吸收量,表现青枯卷叶现象。

发生较轻的是中午卷叶,早晚舒展,对产量影响不大;如卷而不舒展的,对产量的影响较重。采用间歇灌水方法,现在除了水浆调节外,没什么好的补救措施。

以后种稻时定要吸取教训,耕田时要深浅均匀,以便肥水的均匀调控,提高水稻在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后的调控能力,防止青枯病的点片发生。

六、水稻赤枯病

本病属于生理性病害,是缺钾引起的。防治措施如下。

(1)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穗肥施用含钾复混肥。

(2)对发病田块,注意湿润灌溉,即1次灌水后2-3天自然落干,过2天再上新水,保证稻田土壤有充足氧气,养好水稻根系。

(3)发生赤枯病后,亩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同时每亩撒施氯化钾5-10千克。如不能准确判断土壤缺磷还是缺钾,可同时喷用磷肥和钾肥,或撒施磷酸二氢钾。重病田不宜施用尿素等含氮化肥,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crops/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