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树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广阔,品种多样,经济价值较高,是种植者较为喜欢的树种之一。
1、 种子采集
采集种子的母树必须是生长健壮、结籽多、丰产性稳定、品质优良、无病虫危害的盛果期树。
当果实变成紫红色,种子变为深黑色,个别果皮开裂时,果实已完全成熟,即可采收。
2、 种子晒制
果实采收后不能直接在水泥地上暴晒,必须在土地上棍轻轻敲击,使种子从果皮中脱出,经过筛选,使果皮分离,除去果柄、叶片和杂质,然后将种子平摊在室内的地上,使其自然风干,即可得到纯净的种子。
一般种子储藏在低温下,并时常翻动检查,防止发霉变质。
3、 种子脱脂处理与催芽
花椒种子外壳坚硬光滑,富含油脂,不容易吸水膨胀。种子播种后,短时间难以发芽出土。
因此,育苗所用的种子,不论当年秋季播种还是翌年春季播种,都必须进行脱脂处理。
4、 苗圃地的整理
育苗地深翻,清理杂草、石块,促进深层土壤熟化,恢复土壤团粒结构。耕地前地表喷施杀虫灭菌剂,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和病原体。
一般大田育苗每亩喷施甲基异柳磷等地面杀虫剂100 - 150毫升,喷施多菌灵等杀菌剂150 - 200毫升。
平地不起垄,行间平整出覆膜的育苗带,缓坡地起成低垄。育苗带或者垄间距25 - 30厘米。
5、 播种
花椒播种育苗春、秋、冬三季均可进行,有多种播种方法。
撒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或者苗圃地上,再进行浅耕,浅耕深度一般不得超过4.5厘米。
条播:是按一定株行距开沟播种的一种方法,适宜于大田育苗、苗床育苗,一般条播的行距是16 - 20厘米,株距是8-10厘米,开沟深度3-5厘米。条播有利于管理,节省种子,苗木生长健壮,但利用土地和产苗量不如撒播。
点播:是按一定株行距挖穴播种,适宜于苗床育苗、起垄覆膜育苗。一般株行距12厘米×20厘米。
播种后人工踩踏或器械碾压,使土壤充分踏实。未覆膜的育苗地,播种后用麦子包衣、油菜壳、农作物秸秆等覆盖保墒,防止地表板结、杂草滋生和鸟兽危害,覆盖厚度以不露土壤为宜,同时,覆盖物要适当压土,以防被风刮跑。
6、 苗期管理
冬季土壤封冻后有条件的地方应灌一次水,保证未出土的苗木不受冻害,灌水以喷灌的方式为好,如果开渠漫灌,水速要缓,防止冲坏苗床,开春再浇第二遍水。
当幼苗长到7 - 10厘米时,根据出苗情况进行间苗,间苗分2-3次完成。在下雨或者灌水之后,组织人工拔除“霸王苗”及过密的弱苗、小苗。
间苗不能损伤保留苗木的根系,如果苗木较密、间苗时带出土壤、影响保留苗木的生长时,可从幼苗根颈处剪除或摘除多余的苗木,一般花椒苗木出圃量(产苗量)每亩为1.5万-2万株。
花椒苗木病虫害主要有烟煤病和蚜虫。烟煤病一旦发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蚜虫4月上旬开始出现,一年繁殖多代,用70%吡虫啉7000倍液或25%啶虫脒5000倍液防治。
7、 苗木出圃
苗木出圃主要包括起苗、分级、假植、蘸根、包装等环节。起苗时间与花椒建园相结合,一般在栽植当天或前一天起苗,秋季栽植建园的在落叶前或落叶后起苗,春季建园在芽体萌动时起苗,雨季栽植随起随栽,起苗深度要达到20 - 25厘米,以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若土壤较干,在起苗前5-7小时灌是水,再进行起苗。
起苗后,将苗木运在背风的地方立即进行分级,分级后按50株或100株打捆,分级后若是不能立即运输栽植,则需进行暂时假植,防止苗木失水死亡,苗木假植时,先选择排水良好、土壤湿润、背风的地方,挖一条或多条与主风方向垂直的沟,沟深、宽各为30 - 40厘米,迎风面一侧的沟壁呈450斜坡。再将苗木靠斜壁一边成捆排放,最后用湿土回填压实,花椒属浅根系树种,毛细根丰富,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影响成活,运输之前,根系蘸泥浆后用塑料袋、尼龙编织袋、草袋等包裹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