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栽培与管理技术简介

整地施肥

一、整地施肥

瓜蒌为深根性植物,根可深入土中1~2米,故栽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向阳地块,土质以壤土或沙壤土为好。也可利用房前屋后、树旁、沟边等地种植。

通常挖沟深50厘米左右,宽30厘米,沟与沟之间间隔1.7米,使土壤经过充分风化疏松并消灭病虫害。

第二年清明前,每亩用农家肥3000公斤与土拌匀将沟填平。然后浇透水,过2天左右再翻1次土,使土质疏松,待干湿适宜,即可种植。

繁殖方法

二、繁殖方法

瓜蒌有种子、分根和压条三种繁殖方法,但生产上以分根繁殖为主。

1、分根繁殖

北方地区在清明前后,南方在10月下旬将块根挖出。选无病虫害,直径5~6厘米的新鲜块根,剪成5厘米左右长的小段做种根。选择雌株的块根,适当搭配一定数量的雄株,以利授粉结果,剪断的块根稍微晾晒,使伤口愈合,以利种植。

栽时,在整好的沟面上,每隔60厘米,挖9厘米左右深的穴.将种根平放在穴里,上面盖土5厘米左右,将土踩实,使种根和土密切接触,再培土7~8厘米。一般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2、种子繁殖

果实成熟时,选橙黄色、健壮充实、柄短的成熟果实,从果蒂处剖成两半,取出内瓤,漂洗出种子,晾干收贮。翌春3~4月,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40℃~45℃的温水浸泡24小时,取出稍晾,用3倍湿沙混匀后置20℃~30℃温度下催芽。

当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按1.5~2米的穴距穴播,穴深5~6厘米,每穴播种子5~6粒,覆土3~4厘米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即可出苗。

3、压条繁殖

在5~6月,将瓜蒌的藤蔓拉到地下,把土覆于茎节上,2个月左右茎节上便可长出新根,将节剪断,加强肥水管理,翌年春便可定植。

田间管理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春、冬季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生长期视杂草滋生情况而定。

2、追肥灌水

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以追施农家肥为主,冬季应增施过磷酸钙。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雨季排涝。

3、搭架

当茎蔓长到30厘米以上时,可进行搭架,棚架高1.4~1.6米,以利瓜蒌茎蔓攀援。在搭架引蔓时,应去除多余茎蔓及细弱茎蔓。

4、修枝打杈

在搭架引蔓的同时,去掉细弱的茎蔓,每株只留壮蔓2~3个。当主蔓长到4~5米时,摘去顶芽,促其多生侧枝。上架的茎蔓,应及时整理,使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5、人工授粉

瓜蒌自然结实率较低,采用人工授粉,方法简便,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方法:在开花期的早晨8~9点,用毛笔将雄花的花粉集于培养皿内,然后用毛笔蘸上花粉,逐朵抹到雌花柱头上即可。一朵雄花可供10~14朵雌花授粉。也可以将花粉粒装入眼药水瓶内,滴几滴在粒头上,这样能提高坐果率。

6、越冬管理

摘完瓜蒌后,将离地约30厘米以上的茎割下来,将留下的茎段盘在地上,盖上稻草或枯树枝。

四、病虫害防治

1、黄守瓜

黄守瓜成虫会结群咬食叶片;幼虫半土生,会在土中咬食根部,甚至蛀入根内,使植株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成虫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幼虫期可用鱼藤清1000倍液或30倍的烟碱水灌根。

2、透翅蛾

一般于7月始发,幼虫为害地上部分。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施。

3、根线虫病

为害根部,病原物为南方结线虫。发病时,须根变褐腐烂,后主根开始腐烂,叶片变黄,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早春深翻土地,暴晒杀灭病源;栽种前,用4%甲基乙硫磷乳油800倍液浸渍种块消毒。

此外,尚有根腐病及蚜虫等为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crops/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