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简介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已嫁接到我省垄作耕作制上,形成“人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

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可达2 250千克以上,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 4%,一般667平方米增产40~70千克。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各地可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推广。现将具体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及应用

按当地生态类型,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高产、半矮杆、杆强抗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生产上较适宜的品种(品系)有:

第四积温带:北丰11、北疆97-411和北丰95-9等。

第五积温带:黑河22等。

第六积温带:北丰98-127等。

种子播种前要进行清选,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可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农。如35%多克福种衣剂、8%甲多种衣剂,可防治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疽等病虫害。也可采用药剂拌种、微肥拌种等种子处理技术。

(二)轮作与耕整地

采用3年以上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前茬以麦类作物为好。大豆窄行密植要进行深松,打破犁底层,深松22-30厘米,要求深浅一致,不得漏松。

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均应在秋整地基础上起垄,大垄窄行密植可用做台机打成90~140厘米的大垄,垄高15~18厘米,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犁各打45—50厘米的小垄,起垄后进行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三)施肥

实行平衡施肥。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00千克,尿素100千克,硫酸钾75千克。化肥做种肥要深施于种下4~5厘米处,或分层深施于种下7厘米和14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四)播种

平作窄行密植可采用24行播种机,30厘米行距的也可采用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依靠小四轮动力的1.4米的精量点播机或华丰农机厂生产的2bkml-lb大豆窄行播种机。播种行距为15~30厘米,播种深度镇压后为3~5厘米。

机械垄上分行等距精量播种。三垄台为两垄垄距为90~105厘米的大垄,用海伦农机厂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两垄合一垄垄距为120~140厘米的大垄,用桦川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播6行,45—50厘米的小垄可在原型机上进行适当调整,垄上2行。

根据目前生产推广的品种,平作窄行密植每公顷45万粒,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每公顷40万粒为宜。捅种均匀、播深一致、播后覆土镇压后3~5厘米,无断条、无漏种。

(五)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平作窄行密植的化学除草主要采取秋季土壤处理、播前土壤处理与播后苗前处理这3个时期的处理方法。秋季采用混士施药方法除草剂,秋施药可结合大豆平作窄行密植的秋施肥来进行,秋施可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卫农、90%乙草胺等混入土壤中。播前土壤处理,使土壤形成5-7厘米药层,平作火豆应刚效果较好。

大豆播前土壤处理可根据杂草种类选用草猛、90%乙草胺与广灭灵混入土壤。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主要控制1年生杂革,如混用2、4-d丁酯,可同时消灭已出土的杂草,约效受降雨影响较大,播后苗前可根据杂草种类选用90%乙草胺、杜耳与广灭灵等混用。

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播后化学封闭除草,在播后3-5天用广灭灵,加适量水喷雾。

必要时可采用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3-4叶期,用15%精稳杀得或精禾草克等,公顷用量0. 75—1.0升兑水喷雾:阔叶杂草用25%虎咸水剂或杂草焚水剂等,公顷用量1.0升,在杂草1-3叶期兑水喷雾。

2.中耕

平作窄行密植不进行中耕,平播、平管、一平到底。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栽培还要进行中耕,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或深趟一犁,生育期间中耕2~3次,播后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可用旋转锄或人工铲除杂革,后期拨净大草。

3.喷施化控荆

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生长过旺,可用效果好、成本低的化控剂或多效唑喷雾,保花、保荚、防止倒伏。

4.病虫防治

(1)蚜虫和红蜘蛛:用40%乐果乳油,每公顷用量1.5千克加适量水叶喷。

(2)食心虫:根据虫情测报,在防治适期内用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用量1. 5—2.0千克,制成毒杆熏蒸。

(3)灰斑病:在大豆花荚盛期,当叶片有30%以上出现病斑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胶悬剂,每公顷用量1.5千克,兑水450千克喷施。

(六)收获

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适时收获。机械联合收割,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综合损失率小于3%,收割损失率小于1%,脱粒损失率小于2%;破碎率小于5%,清洁率大于95%。人工手收割,割茬低,不留底英,收割损失率小于2%。

脱粒后进行机械清粮,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zzsn.net/crops/1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