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生长受各种因素限制,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产量。
1、播种时间
各地播期的确定必须依据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将玉米抽雄、授粉期安排到伏旱之前,玉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播种期较常规种植提前10~15天,以移栽期和地膜玉米出苗期避过当地霜期为宜。在适播期内,抢墒早播,充分利用春末夏初的有利气候条件,避开伏旱。
我区气温前期低,地上部生长慢,易蹲苗促壮,能增强抗旱力。适时早播还可延长生育期,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为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增加粒重创造条件。
2、肥水管理
按配方施肥,巧施钾肥,补施硼、锌等微肥,追肥要轻施苗肥,巧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酌施粒肥。基肥中磷钾肥不足时,在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适当增施,玉米拔节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
在大喇叭口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千克,佃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如土壤持水量低于这一水平,及时灌水。在扬花授粉灌浆阶段,667平方米追尿素5千克。玉米生长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根壮秆,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
3、种植密度
根据地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如中晚熟、生长期较长、大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3800~4000株为宜;中早熟、生长期偏短、小穗型的品种,667平方米保留4200株~4500株为宜。
在确定密度时,同一品种的密度不但要充分考虑株型结构,还要考虑播期、种植地块肥力水平,肥田宜稀,瘦田宜密,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4、田管措施
玉米苗长到3片叶时间苗,间去拥挤苗、弱小苗和病残苗。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按预订留苗密度定苗,做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力争苗齐苗匀,苗全苗壮。搞好中耕除草,作好病虫情监测工作。
要以点片防治为主,禁止普遍化防,发生虫害采取滴心、喷雾方法,防治效果明显。每667平方米用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加沙土或细炉渣15~20千克,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玉米心叶内。
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同时在晴天上午,待露干后用拉绳法或摇株法授粉,每隔2~3天1次,连续2~3次,可增加授粉机会,促进果穗饱满,在玉米叶丝中后期,对尚未结棒的单株,将其上部第1与第2叶之间的茎秆轻折,以不折断为适度,加大授粉几率。